分享
名稱:盔龍( Corythosaurus)
年代:白堊紀晚期
地點:北美洲(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和美國蒙大拿州)
大小:長9米
食性:植物
該大型北美洲鴨嘴龍頭部長有巨大的半圓形冠脊,體重幾乎達到4.5噸。其冠脊從眼睛正前方突出,形成高聳的窄扇形,向下彎至腦后。
不同的盔龍標本的冠脊大小不同,這可能是該鴨嘴龍的不同品種,更可能是同一品種的不同生長階段,即幼年標本的冠脊遠遠小于成年標本。不同性別之間也可能存在著大小差異,即發育完全的雄性冠脊最大。
盔龍是典型的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動物,這類動物頭頂長有中空的冠脊。作為一個種類,冠脊中空的恐龍似乎起源自北美洲,并主要局限在該大陸的西部地區,不過亞洲東部也發現有盔龍標本。如此廣泛的分布證明了北美洲西部和亞洲東部在白堊紀晚期曾連接成一塊大陸,即“亞美大陸”,周圍被淺淺的陸海所環繞。
穹窿狀冠脊由極度膨脹的鼻骨構成,冠脊的中空部分其實就是鼻腔。鼻腔貫穿于冠脊中,并回環到鼻子。這樣的結構引出了多種理論,有些可能性較大。例如,以前的看法是鴨嘴龍是水棲動物,所以帶有許多中空管道的冠脊是某種換氣裝置,使得它的嘴巴和鼻子在水下時也能夠呼吸空氣。另種理論認為冠脊是空氣儲存裝置,如此一來,盔龍在水底游動或進食時就能利用其補給了。
如今人們已經明白盔龍完全適應了陸地生活,是群居性動物,以堅硬的松針、木蘭葉子、種子和各種果實為食。受到暴龍等食肉動物的威脅時,它們會以兩足迅速逃跑,甚至會逃入水中自救。
關于中空的冠脊的作用,還有更多的理論存在,而它極可能涵蓋上述某些或所有功能。首先,中空的冠脊內具有回旋的管道系統,可以起到聲音共振的作用,產生的聲音用于群體之間的交流。發出這些聲音的目的各不相同,或者是警告群體內其他成員危險臨近,或者用于贏得交配對象,或者用于恐嚇竟爭者,也可能用于辨識不同的群體。
最近美國的研究結果似乎證實了這一理論。一個賴氏龍亞科冠突的精準模型被建造出來,實驗表明這些鴨嘴龍科恐龍能夠通過這一結構發出類似霧號的聲音。這種洪亮的隆隆聲能傳出很遠,為棲息在森林中的動物們提供了群體內和群體之間的有效交流方式。平頭實心冠脊的鴨嘴龍(屬于鴨嘴龍亞科)臉上可膨脹的鼻囊可能也起到同樣的作用。
第二種理論認為中空的冠脊內長長的呼吸道是降溫系統,其表面附有一層潮濕的粘膜,通過粘膜蒸發可以降低周圍組織的溫度。當盔龍在炎炎烈日下的曠野中進食時,或者與食肉動物經歷一場大戰后,這一結構能夠給它降溫。
第三種理論認為盔龍中空的冠脊提高了它的嗅覺,有助于尋找食物、探知危險和跟隨其族群。在盔龍被發現之后,人們又在蒙大拿州發現了一只冠脊十分原始的鴨嘴龍科,稱為原鵝龍。它的冠脊比盔龍小得多但也有著同樣典型的S形呼吸道。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原鵝龍可能是冠脊中空的鴨嘴龍科里最原始的種類而另一些則認為它不過是盔龍的未成年標本。
© 2018-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支持:四川百信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